当前位置:冬卉>历史军事>凿壁窥光> 第61章 冰河又作恶,世界入浩劫!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冰河又作恶,世界入浩劫!(2 / 4)

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凉州的谷水流域一带。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左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具有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典型特征,彩陶文化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其文化区域包括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等广泛地区。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左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文化遗址分布地区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等广泛地区。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陶。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

在发掘的遗址中,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该文化区域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具有“磨光黑陶”典型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在4300至4000年的时间段里神秘地消失了!他们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家园和土地?我们认为只有极其严重的天灾人祸才会让人类举族逃难和迁徙。那么这场天灾人祸是什么?如此广泛并同期而至的灾难只能是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即发生在距今4300年至4100年的小冰河期,冰河期导致全球气候变冷、干燥、河流及湖泊干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而言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农耕民族都要南迁逃难和谋生的强烈动力!

位于中原地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往江淮地区、江汉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迁徙是他们必然首先,因为当时人口稀少,这些地区能够接纳他们,加上当时严重民族仍然存在密切的宗族和文化关系,因此南方民族对北方民族仍具有很好的亲和力。

而在本次小冰河期到来之前居住在秦川盆地、陕北、蒙古草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他们只能越过秦岭和松潘高原进入四川盆地避难和谋生。

四川盆地四周有高大山脉及河流阻隔,因此四川盆地一个相当封闭和独立地区。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以部族和家庭为基层单位小而封闭社会,整个社会缺少物资储备,并缺少扩大生产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和能力,因此,逃难进入四川盆地的人口越多,当地人与迁入人之间矛盾就越激烈,最终导致战争和灾难。

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本次民族迁徙引发的一场惨烈民族冲突!

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至3000年左右,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该遗址发现金杖、五辐精铸轮盘(即太阳图腾)、圣甲虫(即太阳神灵魂在人间的化身)等与苏美尔、古埃及等完全相似的人类远古文化特征,这说明古越文化、古蜀文化与苏美尔、古埃及一脉相称,它们同属于距今4.5万年至3.5万年前,在东南亚地区及中国西南地区形成古泰越文化,这个地区是地球末次冰河期的人类唯一的文化和文明中心,也是人类陆地大迁徙的出发地!

如果只是一般考古发现,我们肯定不会联想到在距今4300年至4100年的小冰河期期间,在古蜀国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民族冲突。由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文物都是在几个大规模祭祀坑里发现,而且这些文物大多数都被砸烂成碎片,而且这些遗物都是被挑选后,分别埋葬在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